原来,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大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只能说,“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仁”是孔子确立的最高理想人格和道德准则。“忠恕之道”则是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重要位置。它强调了仁爱之心,又注意到了人我、群己的权界。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正是人类个体之间、社群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天、地、人、物之间,交互尊重、共存共生的相依之道。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什么样的人物,要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前提。因此,孔子断言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恨人即是恨己,爱人即是爱己。这个意思好比我们在山上呐喊,我们说一声:“我恨你——”回音也是“我恨你”;反之,“我爱你——”回音亦然。所以,付出良善,得到的也是同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