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1]?曲水浪低蕉叶稳[2],舞雩风软苎罗轻[3],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4],柘林深处鹁鸪鸣[5],春色属芜菁[6]。
[注释]
[1]春服几时成:《论语·先进》载,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等人一起陪伴孔子闲坐。孔子向各人询问他们的志向,曾点回答说:“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了一幅春游的和乐图画,深受孔子赞赏。舞雩见前《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注④。
[2]曲水:指古代曲水流觞的风俗。蕉叶:此处指做成蕉叶形的酒杯。
[3]苎罗:用苎麻和丝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4]百舌:鸟名,叫声婉转多变,故称。
[5]柘:一种桑科灌木。鹁鸪:又名鹁鸠,天将雨时鸣声尤急,所以俗称水鹁鸪。
[6]芜菁:蔓青,一种蔬菜,桃李花谢时方可栽培。韩愈《感春》诗:“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点评]
熙宁九年(1076)春末作。这首咏春词,是《望江南》的双调。前调描写作者与僚友们身着春服,在密州流杯亭曲水流觞,纵情饮酒赋诗的情景。看来,作者带领密州军民祈雨筑堤,抗旱抗洪有了成效,因此心情爽畅,酣咏升平。在欢乐之中,作者身为太守,念念不忘农耕。所以在后调中勾画出一幅声色俱美的田园春景。前调创构的“春服”“曲水”“蕉叶”“舞雩”“苎罗”等意象,都有浓厚的文人风雅情味;而后调呈示的“百舌”“桃李”“柘林”“鹁鸪”“芜菁”,却带着田园气息,前后映照,互相融合,正是文人笔下的田园乐章,既有书卷气,又有泥土味。作者竟能使二者和谐融合。前调的两个七言句对仗精工,后调的两个七言句不求工对,有自然之美。全篇语调轻快活泼,音节优美悦耳,风格清新流畅。“老”“低”“稳”“软”“轻”“属”等字眼都用得很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