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力供需
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是西方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关于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的大量涌现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雇工现象出现,人们不得不面对劳动力问题的“禁区”。进入21世纪,伴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由于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改革开放前80%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农业生产领域,改革开放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一直是供大于求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扩大就业。然而,从2003年开始,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荒”,2004年开始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于是对劳动力供需关系的研究成为学术热点。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劳动力供需”的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发表劳动力供需相关论文660多篇,借供需分析工具探析充分就业问题是主要研究方向(赵凯、高友笙、黄志国,2016)[2],代表性成果有蒋茜、孙兵(2011)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趋势预测,方行明、韩晓娜(2013)的劳动力供需形势转折之下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王欢等(2014)的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需关系分析,刘丽(2017)的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