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为,必生烦恼。
北宋大臣吕端做宰相时,有个小官到处说他的坏话:“老吕糊涂,竟然也能当宰相?”吕端属下听了这话,马上要去调查这人的名字、背景。吕端制止说:“不可,我一旦知道了他的情况,对这种公然侮辱我的人自然记在心上。当然,我不会去刻意报复,可以后有什么政事涉及他,凑巧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就很难了,而我又不是那种公报私仇的人,但不报仇,又过不去。这种状态一定折磨我。所以,不知道最好,大家都相安无事。”
吕端这种“糊涂”行为,就是老子所谓的“恍惚”智慧:很多事,知道比不知道更让人难受,清晰比不清晰更让人煎熬。大道是恍惚的,人遵循大道,自然也应该恍恍惚惚。为人处世不要过于清楚明白,清人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正是老子“恍惚”智慧的通俗表达。
另一位北宋名臣富弼也深知恍惚之道,遇到有人辱骂他,他装作没有听见。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他心知肚明,却说:“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好心提醒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呢!”他仍然拒绝相信地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这就是不想听得太清楚、知道得太真切,让自己处于恍惚中。有人说,富弼才是人间清醒。因为真正的人间清醒不是清醒,而是无伤大雅之下的糊涂。